社会主义改造

2022.09.11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了。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我国社会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任务:反资反私

【错】❌{新中国成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1956 年的《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社会

  1.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

  2.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

    主要的是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个体经济既可以被引导着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这样,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过渡形式的

  3. 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马克思主义领导下的"不能少)

  4.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基本矛盾,提出中国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并解決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注意⚠️:【错】❌建国后/新中国成立国内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应该是土地革命完成后才是)

土地总结

  1. 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土地问题上的主张

    “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2. 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法

    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3. 《井冈山土地法》(土地改革)

    1. 第一个土地法
    2. 没收一切土地
    3. 按照人口分(不是劳动力)
  4. 《兴国土地法》(土地改革)

    1. 第二个土地法
    2. 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
    3. 按照人口分(不是劳动力)
  5.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解放战争)

    1. 地主土地-〉农民,吸收中农参加运动,对待富农和地主有区别,农村反封建地主方法与城市反工商业资产阶级斗争有区别
    2. 中共土地政策的重要转变
  6. 《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战争)

    1.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2. 土地制度政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建国后)

    1.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
    2.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 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社会主义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