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22.09.18

经济成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国情)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1.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临时存在)、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临时存在)。

    国营+合作社,个体,私资,国资

  2. 主要的经济成分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个人+资本

  3.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1. 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阶级力量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这一时期(新中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

  1. 既有剩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觉领导的一面。
  2.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干扰项:主体地位,主体要求大多数,要量足够大,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后才是主体)
  3.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一化三改

各种主要矛盾

  1. 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 新中国成立到土改完成期间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放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
  3. 土改完成时国内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4. 社会主义改造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